真正左右人民币的力量是什么
来源:    时间:2022-12-11 07:31:12

如无意外,2022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将以贬值约 10%收官。这一年,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弹性表现突出。尤其是11月以来的这波走势,极为凌厉,可谓前期跌势有多凶,近期涨幅就有多猛。但这可能并不代表目前人民币真有多强、多坚挺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若不是得益于最近疫情防控优化和房地产融资放松等强预期政策,仅从基于影响人民币汇率三大因素(贸易与利差、经济基本面)看,人民币汇率后市走势恐不容乐观。一定程度上,此次是市场情绪、投资者信心等助推了人民币重返升势,也是市场在强预期与弱现实之间选择了前者。

11月进出口数据双双骤降。12月7日,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11月出口同比-8.7%,较前值(-0.3%)下降8.4%,下行幅度大超预期。这既与全球景气度下降,以及同期基数偏高有关,国内11月供给存在约束也是问题。

强美元周期下,如果说7月出口数据印证中国经济基本面无恙,那么,8月开始,中国出口连续4个月同比增速下行,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基本面在承压。的确,出口增速在7月之前尚处于15%以上的较高水平。分析认为,这反映美联储快速加息之后全球衰退预期的上升。若2023年全球经济步入衰退,推导2023年中国出口同比或在-8%。

这意味着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内外生动能在弱化。2021年进口额占名义GDP的17.4%,出口额占名义GDP的20%。可见,出口与进口皆是企业资源配置和价值交换的重要渠道。当前,房地产市场修复、疫后消费复苏尚处于启始阶段,此时出口降速势必会拖累稳增长。

我们注意到,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“大力提振市场信心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,做好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工作”,还提出了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的“四敢”,即“让干部敢为、地方敢闯、企业敢干、群众敢首创”。“四敢”导向利于推动各方摸索试错的积极性,利于推进经济发展。

因此,全球经济衰退、出口下滑、外需回落地背景下,2023年政策重点在于扩大以消费和投资为代表的内需,这几乎成为当务之急。

当然,外需疲软时,我们也可主动作为。例如,疫情管防逐步放松之后,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福建等地陆续开始“拓市场、建渠道”的行动,由省商务厅牵头带队,数万家外贸企业参与,搭乘商务专机飞往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等国家。

事实上,如果细观市场,不难发现,自12月5日股债汇爆发式上涨之后,近日,即使是在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的前提下,A股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仍颇显胶着。究其原因,当防疫政策转向之后,市场似乎仍在犹豫,需要一个修复过渡期。

三年疫情几乎重构了经济与社会的生态。在人们动辄唏嘘一个时代结束的当下,变的是经济形势与生态、生意和生活的方式以及社会情绪,不变的是“变化”。2022进入尾声,经济筑底之际,学者守望“经济活动的开放”、企业家守望稳定的营商环境、市场与市场主体则守望“政策的确定性”。目前而言,我们也看到陆续出台的政策与措施明显在不断优化。

但要真正拧成一股绳,劲往一处使,让“三稳”企稳、“四敢”敢为,还需全国一盘棋,切忌各自为政。

其实,市场化导向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也有所暗示。细观全年,人民币汇率经历了4月与8月中下旬至10月底两波快速下跌,第一波或与上海疫情相关,生产供应链受冲击;第二波,正是中国出口同比持续下滑的时期。换言之,基本面无恙,汇率稳定;反之,波动较大。

反观当下,11月出口骤降,但强预期下,人民币汇率强势反弹。不过,美联储或放缓加息以及其经济预期走弱的情况下,近一个月以来的美元指数回落了7%,非美货币均不同程度上涨,欧元、英镑、日元分别上涨8%、9%、8%;人民币上涨5%;可见,人民币回升幅度相对不大。

就此而言,恐怕不宜将人民币近期的反弹归因于基本面,而且,目前断言强美元周期结束也为时过早。真正左右人民币的力量还是经济内外生动能、市场持有以及使用它的信心。当此之时,尤其要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信心回暖,政策上供需两端持续发力,真正激活市场活力,稳信心、稳汇率、稳经济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